共计 985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桉叶】
【出处】李承枯《生药学》
【拼音名】ān Yè
【别名】桉树叶(《现代实用中药》),蓝桉叶(《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叶。全年可采,折取老叶,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蓝桉,又名:灰杨柳、玉树、小球核桃、蓝油木、杨草果桃、灰叶桉。
常绿乔木,高达 7 米。树皮成薄片状剥落,幼枝呈方形。叶蓝绿色,常被白粉;正常叶互生,披针形,镰状,长 12~30 厘米,有腺点,侧脉末端于叶缘处连合;异常叶无柄或具短柄,对生,卵形。花白色,径约 4 厘米,单生或 2~3 朵聚生;萼管和萼片与花瓣合生的帽状体稍扁平,坚硬而有小瘤状突起,外被蓝白色蜡粉,中央呈圆锥状凸出,短于萼管,早落;雄蕊多数,数列,花丝白色。蒴果杯状,径 1.8~2.5 厘米,果缘厚,有 4 棱及不明显的瘤体或沟纹,果瓣 4,与果缘平齐。果期夏季及冬季。
【栽培】我国南部及西南各地有栽培。
【性状】干燥桉叶呈镰刀状披针形,长 12~30 厘米,宽 2~7 厘米,革质而厚,先端尖,基部不对称,全缘,上面黄绿色,光滑无毛。对日光透视,见有无数透明小腺点、并多数红棕色木栓斑点。羽状网脉;叶柄长 1~3 厘米,扁平而扭转。微有香气,味有清凉感而稍苦。产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份】叶含挥发油 0.92~2.89%,其主要成分是 1,8- 桉叶素、蒎烯、香橙烯、枯醛、松香芹醇和 1 - 乙酰 -4- 异丙叉环戊烯等。又含芸香甙、槲皮甙、槲皮素、L(+)- 高丝氨酸,还分出桉树素。
花亦含挥发油,其成分与叶中的相似。树皮含鞣质。从该植物得到的焦油中,含愈创木酚。
【药理作用】用柱层析法从蓝桉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对破伤风杆菌及白喉杆菌毒素有解毒效力。家兔皮下注射此物质 0.2 毫克 / 公斤后,两周内未见毒性反应。桉叶的水提取液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副伤寒杆菌的氧消耗及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此抑制作用与革兰氏反应无关,但与药液浓度成正比。蓝桉中提出的桉叶油在 6%以上的浓度,试管内能抗结核杆菌,用于 10 余例肺结核患者(吸入或气管滴入)亦有一定疗效。蓝桉叶浸剂和桉叶油可作为吸入剂用于呼吸系疾患,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患者内服后有祛痰作用,哮喘时既可内服又可吸入。桉叶油及蓝桉叶浸剂尚可用于某些皮肤病,并作为创面、溃疡、瘘管的冲洗剂。桉叶油内服后有驱钩虫作用,其鞣酸有轻度收敛性质,其挥发油有驱风作用,挥发油从消化道吸收,部分由呼吸道排泄。此外,桉叶油尚可用作除臭剂及神经痛患者的镇痛药,有人认为蓝桉叶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毒性】曾有报道桉叶油中毒 29 例,其中 7 例死亡。致死量最小的仅 3.5 毫升,但也有服至 30 毫升而得以恢复者。中毒症状为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眩晕、乏力、皮肤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冷、脉搏细速、昏沉欲睡,甚至谵妄、惊厥。病人呼气中有强烈的桉叶油气味,可持续 1~2 天,有时尿、粪中也有气味。部分敏感患者对常用量亦可引起皮炎。
【性味】苦辛,凉。
①《广西中药志》:” 味苦,性温。”
②《四川中药志》:” 性温,味苦,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 苦辛,凉。”
【功能主治】治感冒,流感,痢疾,肠炎,关节痛,膀胱炎,烫伤,疥癣,丹毒,神经性皮炎,湿疹,痈疮肿毒。
①《观代实用中药》:” 解热,治肠炎及膀胱疾患。”
②李承祜《生药学》:” 煎液,治丹毒与其他传染性化脓症。”
③《广西中药志》:” 预防感冒和治疗痢疾。”
④《四川中药志》:” 治关节痛及作外科手术后之罨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 钱。外用:煎水洗、研粉撒或熬膏敷。
【附方】①治肠炎下痢:桉叶、马齿苋、地锦草、茶叶。煎汤服。
②治关节疼痛:桉叶、香通、松节、骨碎补。煎汤服。
③治膀胱炎,小便下血疼痛:桉叶、石苇、海金砂。煎汤服。(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④治疥癣:桉树叶煎水洗。(《云南中草药》)
⑤治流脑、流感、钩虫病:桉树叶三钱。水煎服,日服二次。(《文山中草药》)
⑥治神经性皮炎,痈疮肿毒,麻风溃疡:桉树叶适量,煎水外洗。(《文山中草药》)
⑦治腮腺炎,结膜炎:核树叶三至五钱。煎服。
⑧治皮肤湿疹:桉树叶熬膏外敷。
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桉树叶研粉撒伤部。(⑦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选》)
【临床应用】①预防麻疹
用桉树叶 60 斤,加水 350 斤,煎成 150 斤。3 个月至 1 岁,每次 1 食匙;2~4 岁每次 2 食匙;5 岁以上,每次 3~4 食匙;均日服 3 次,共服 9 天。计观察 267 人(其中有接触史的儿童 160 人),经 2 个月,出疹者 16 人,占有接触史人数的 10%,占易感儿童人数 6%。在同时期另用胎盘粉糖浆观察 30 人,其中有接触史者 22 人,服药后 3~9 天先后出疹者共 19 人,占有接触史人数的 86%,占易感人数 63%;再用紫草根、甘草复方煎剂观察 16 人(有接触史儿童 11 人),服药后 9 天仍出疹者 10 人,占有接触史人数 91%,占易感人数 66%。因而认为桉树叶对预防麻疹似有一定效果。
②治疗钩虫病
取云南普洱县产的桉树叶,阴至半干。每次 1 市两,切碎加水漫没,煮 3 小时左右,过滤浓缩至 50~60 毫升。于饭前 1 次服下,不加泻剂。治疗钩虫病患者(7~20 岁学生)206 例,治疗前均经盐水漂浮法找到钩虫卵;服药后 15 日用同法复查 175 人,结果阴性 105 人,阴转率 60%。服药后个别病例出现头疼及腹部不适,但在次晨即行消失。
③治疗细菌性痢疾
应用 15%桉叶煎剂对 70 例菌痢行保留灌肠,每天 1 次,每次 100 毫升。观察结果,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平均 4.7 天,腹痛、里急后重及脓血便消失平均 3~4 天。其中 36 例患者经粪便培养分离出弗氏痢疾杆菌,治疗后 1 天阴转者 10 例,2~5 天者 15 例,6~10 天者 7 例,11~17 天者 4 例。又应用 50%桉叶煎剂内服,日服 3 次,每次 40 毫升,10 天为一疗程;治疗 10 例急性典型菌痢,平均粪便培养转阴时间为 3.3 天。此外,用桉树叶洗净晒干研粉,每次 1 克,小儿酌减,日服 4 次,治疗一般腹泻 200 余例,全部有效。如遇重症腹痛剧烈者,可配合白芍、甘草、木香等止痛。
④治疗肺结核
㈠口服法:50%桉叶煎剂每次 20~50 毫升,日服 3 次,连服 3 个月为一疗程;如一般情况良好者,休息半个月,再服一疗程。小儿和妇女可用按叶糖浆(煎剂 1000 毫升中,加单糖浆 150~200 毫升)20~50 毫升,日服 3 次,连服 3 个月。如吐脓样臭痰或伴有口腔炎者;并用 10%桉叶煎剂漱口,可以清洁口腔,解除痰液臭味。治疗浸润型肺结核 11 例,显著进步 3 例,一般进步 6 例,无变化 2 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14 例,显著进步 1 例,一般进步 6 例,无变化 4 例,恶化 3 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进展期 9 例,显著进步 1 例,一般进步 4 例,无变化 2 例,恶化 2 例。㈡气管滴入法:用 1~2%的桉叶油,每次约 10~20 毫升。试治 10 例,用药后主要症状迅速减轻或消失,痰菌转阴,空洞逐渐缩小,经 1~2 个月即趋向闭合。㈢烟卷式吸入法:用一普通烟嘴(不用化学制的),放置少量棉花,将桉叶油滴在棉花上,即可吸入(不点火)。每次用药 0.5~1 毫升(纯桉叶油),每日吸入 3~4 次,每次约 10 分钟,吸入时不可使药液接触口腔,以免刺激口腔粘膜。㈣雾化吸入法:每次 5 毫升,每日 1 次。
⑤治疗烧伤
㈠外用:用 50%桉叶煎剂(加入 20%甘油及 1~2%苯甲醇)于创面涂敷或喷雾,先按无菌操作彻底清创,随后用消毒棉球蘸浸剂均匀涂敷,或用喷雾器喷雾于全部创面上。创面四周健康皮肤涂以 0.1%硫柳汞酊或 75%酒精。如采用创面暴露疗法(或部分暴露),则每 6~8 小时在暴露创面上敷药(或喷雾)1 次,至全部创面干燥、结痂、无痂下感染及上皮化开始或自行脱痂为止。对于会阴及其周围烧伤的病人,均采用暴露法,除局部使用桉叶煎剂外,于每次大小便后均以 10%桉叶煎剂冲洗会阴,以保持局部清洁。㈡口服:凡病人无休克或无消化道功能障碍者,可口服 50%桉叶煎剂 10~20 毫升,每日 3~4 次。对严重烧伤病人,在口服枝叶煎剂同时,应给予其他抗菌药物。对Ⅱ度烧伤、面积在 20%以下的成人患者,如经早期彻底清创处理,则仅给予桉叶煎剂口服即可;服至创面全部上皮化为止,一般需 5~10 日。Ⅲ度创面则视病人全身与局部的病情发展而定。共治疗烧伤患者 20 例,烧伤面积自 10%至 82%;烧伤深度一般为浅Ⅱ度或深Ⅱ度,其中有 6 例为Ⅲ度烧伤。经上述治疗痊愈出院者 19 例,无 1 例发生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仅 1 例Ⅲ度烧伤面积达 82%者死于绿脓杆菌败血症。经观察Ⅱ度创面使用桉叶煎剂后,一般在 2~3 日内即停止渗出,创面很快干燥,愈合时间比无感染条件下自然愈合的平均时间为快。如无严重感染,愈合后不留瘢痕。
⑥用于外科消毒、抗感染
局部外用:25%桉叶洗剂或 10%桉叶油乳剂,用于冲洗伤口可代替盐水及呋喃西林溶液;用于拆线捎毒及伤口周围消毒可代替碘酒,酒精。用于混合感染伤口换药 130 例,能使分秘物减少、消失,并促进伤口愈合;绿脓杆菌感染伤口换药 13 例,第 1 次换药后绿色脓性分泌物即明显减少,轻者 3~4 次,重者连续 2~8 次,绿色脓性分泌物消失,培养阴性。用于无菌切口拆线 173 例,有 2 例继发感染,据分析与手术本身有关。以 20%桉叶煎液或 20%桉叶蒸馏液代替 75%酒精供注射时皮肤消毒,共应用近 20 万人次,未发现 1 例皮肤感染。尚有用 15%桉叶煎剂外用,治疗深部脓肿(8 例),各型创口感染(36 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2 例),急性蜂窝织炎(3 例),唇痈(1 例),外伤性创口(3 例),均获得一定效果。
⑦治疗霉菌牲阴道炎
先用 0.5%桉叶溶液冲洗阴道,再塞以有线桉液棉栓,12 小时后自行拉出,每日 1 次,6 天为一疗程。如外阴有湿疹或瘙痒,可用桉油软膏外搽。72 例患者经 1~3 疗程观察,治愈 69 例,无效 3 例,复发 8 例。
⑧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鲜桉树叶阴干后取 1.5 两,加水 500 毫升,用温火煎至 250~300 毫升(1 日量),过滤后分 4 次服。治疗 24 例(其中急性陷窝性扁桃体炎 9 例,扁桃体周围脓肿 3 例),服药后局部炎症,主要症状及白细胞计数均于 2~7 天恢复正常。
【备注】本植物的根皮(蓝桉根皮)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出处】出自李承祜《生药学》
【拼音名】ān Yè
【英文名】Leaf of Tasmanian Bluegum
【别名】桉树叶、蓝桉叶、羊草果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一般鲜用;或制成桉叶油使用。
【原形态】常绿大乔木。树皮灰蓝色,往状剥落;嫩枝略有棱。幼嫩叶对生;叶片卵形,基部心形,无柄,有白粉;成长叶片革质,披针形,镰状,长 15-30cm,宽 1 -2cm,两面有腺点,叶柄长 1.5-3cm,稍扁平。花大,白色,径约 4cm,单生或 2 - 3 朵聚生于叶腋内;无花梗或极短;萼管倒圆锥形,长 1cm,宽 1.3cm,表面有 4 条突起棱角和小瘤关突起,被白粉;帽状体稍扁平,中部为圆锥状突起,比萼管短,2 层,外层平滑,早落;雄蕊多数,长 8 -13mm,多列,花丝纤细,着生于花药中部,花药椭圆形,阔耳状纵裂;子房与萼管合生,花柱长 7 -8mm,粗大。蒴果半球形,有 4 棱,宽 2 -2.5cm,果缘平而宽,果瓣不突出。果期夏季及冬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栽培、常作行道树。
资源分布:原产澳大利亚。
【栽培】生物学特性 最喜光树种,喜冬无亚寒,夏无酷暑的气候,能耐 -6℃短期低温。在疏松、肥沃、湿润的酸性或微碱性土壤上生长迅速,在钙质紫色土上或瘠薄干燥的土壤上则生长不良。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容器育苗栽种。一般在 2 月蒴果微裂时采下果实,经曝晒数日后种子会自动脱出,枚藏备用。100kg 果实,得种子 1 -1.5kg,选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圃地。撒播或条播,播后保持土壤温度,播后 7 -10d 即可大量出苗。待苗长到 5 -8cm 时,选健壮植株移入容器中培养,当苗高 40-50cm 时,可移栽造林。定植密度可采用 1m×2m、2m、×2m、2m×3m。造林选在阴天或细雨天最好。
田间管理 造林后 1 - 2 年内,可采取封山育林的方法,每年松土除草,并结合追肥 1 - 2 次,在具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旱季要进行灌溉,雨季要注意排除积水,这样可加速苗木的生长。后期的管理应于每次采收枝叶后,进行浅中耕除草,追施腐熟人畜肥或尿素。
病虫害防治 立枯病,在通风不良和高温高温的天气里,幼容易发生。通过对苗地采取通风透气,排水隆温措施,可降低发病率。发病期间,可喷施敌克松 500-800 倍液或 8:2 草木灰石灰粉。郑叶虫,危害嫩叶,可用 0.1% 敌百虫喷射叶面。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呈镰刀状披针形,长 8 -30cm,宽 2 -7cm;革质而厚;叶端尖,叶端尖,叶基不对称,全缘;叶柄较短,长 1 -3cm,扁平而扭转。表面黄绿色,光滑无毛,有多数红棕色木栓斑点,对光透视,可见无数透明小点(油室)。羽状网脉,侧脉末端于叶缘处连合,形成与叶缘相平行的脉纹。揉之微有香气,味稍苦而凉。
以叶大、完整、梗少、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表皮细胞呈长方形,外有较厚的角质层,下上表皮均有深陷气孔。叶肉部位上下表皮内侧各有 2 - 4 列栅栏细胞,而以上面较为明显;海绵组织 3 - 4 层类多角形细胞,其间有大型深生油室,直径 120-260μ,破损的油室则充满了色素物质;此外细胞中尚有草酸钙簇晶及方晶。中脉宽主扁,维管束为外韧型;木质部极为发达,几成环状;韧皮部狭窄,细胞中含有方晶或棕色物质。维管束周围有 2 至多层中柱鞘纤维,壁厚。纤维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形状晶纤维。中脉上下表皮内侧各有 5 - 6 列厚角细胞。侧脉维管束的上下二侧可见有强木化的纤维束,占叶肉的全部组织,此处叶肉部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粉末特征:淡绿色。①表皮细胞多角形,壁颇厚,外被极厚的角质层。②上下表达皮都有气孔,副卫细胞 6 个以上,深陷于表面之下。③油室众多,直径 120-260μm;破损者可见木栓细胞充填于内。④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至 25μm,并有方晶,有时形成晶纤维。
【化学成份】自叶中分离到大果桉醛(macrocarpal)A,B,C,D,E[1],正三十三烷 -16,18- 二酮(n-tritriacontane-16,18-dione)[2],叶和花蕾中含有蓝桉醛(euglobal)Ⅰa1,Ⅰa2,Ⅰb,Ⅰc,Ⅱa,Ⅱb,Ⅱc[3],Ⅲ,Ⅳb,Ⅶ,Ⅴ[5],叶中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ol 即 quercetin),槲皮甙(querictrin),芸香甙(rutin),金丝桃甙(hyperoside),槲皮素葡萄糖甙(quercetol-3-glucoside)[6],以及没食子酸(gal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龙胆酸(ga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7]。叶面的蜡中含有 5,4- 二羟基 -7- 甲氧基甲基黄酮(5,4-dihydroxy-7-methoxy-6-methylflavone),白杨素(chrysin),桉树素(eucalyptin),8- 去甲基桉树素(8-demethyleu-calyptin),及 4,5- 二羟基 -7- 甲氧基 -6,8- 二甲基黄酮(sideroxylin)[8]. 叶中的按发油主含桉叶素(cineole),另有丁香烯(caryophyllene)[9]。树皮和木质部中分离到三十三烷 -16,18- 二酮,3-O- 甲基并没食子酸 -4- 鼠李糖甙(3-O-methylellagic acid-4-rhamnoside),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及并没食子鞣质(el-lagitannin)D-1、D-2、D-6、D-13[10]。
【药理作用】用柱层析法从蓝桉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对破伤风杆菌及白喉杆菌毒素有解毒效力。家兔皮下注射此物质 0.2mg/kg 后,两周内未见毒性反应。桉叶的水提取液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副伤寒杆菌的氧消耗及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此抑制作用与革兰氏反应无关,但与药液浓度成正比。蓝桉中提出的桉叶油 (Oleum Eucalypti) 在 6% 以上的浓度,试管内能抗结核杆菌 (H37Rv),用于 10 余例肺结核患者(吸入或气管滴入) 亦有一定疗效。蓝桉叶浸剂和桉叶油可作为吸入剂用于呼吸系疾患,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患者内服后有祛痰作用,哮喘时既可内服又可吸入。桉叶油及蓝桉叶浸剂尚可用于某些皮肤病,并作为创面、溃疡、瘘管的冲洗剂。桉叶油内服后有驱钩虫作用,其鞣酸有轻度收敛性质,其挥发油有驱风作用,挥发油从消化道吸收,部分由呼吸道排泄。此外,桉叶油尚可用作除臭剂及神经痛患者的镇痛药,有人认为蓝桉叶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毒性】曾有报道桉叶油中毒 29 例,其中 7 例死亡。致死量最小的仅 3.5ml,但也有服至 30ml 而得以恢复者。中毒症状为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眩晕、乏力、皮肤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冷、脉搏细速、昏沉欲睡,甚至谵妄、凉厥。病人呼气中有强烈的桉叶油气味,可持续 1 - 2 天,有时尿、粪中也有气味。部分敏感患者对常用量亦可引起皮炎。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归肺;胃;脾;肝经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理气;杀虫止痒。主感冒;高热喘咳;百日咳;脘腹胀痛;腹泻;痢疾;钩;丝虫病;疟疾;风湿痛;湿疹;疥癣;烧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衍;或捣敷或用桉叶油涂檫。
【附方】①治肠炎下痢:桉叶、马齿苋、地锦草、茶叶。煎汤服。②治关节疼痛:桉叶、香通、松节、骨碎补。煎汤服。③治膀胱炎,小便下血疼痛:桉叶、石苇、海金砂。煎汤服。(①-③方均出《四川中药志》)④治疥癣:桉树叶煎水洗。(《云南中草药》)⑤治流脑、流感、钩虫病:桉树叶三钱。水煎服,日服二次。(《文山中草药》)⑥治神经性皮炎,痈疮肿毒,麻风溃疡:桉树叶适量,煎水外洗。(《文山中草药》)⑦治腮腺炎,结膜炎:桉树叶三至五钱。煎服。⑧治皮肤湿疹:桉树叶熬膏外敷。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桉树叶研粉撒伤部。(⑦-⑨方均出《云南中草药选》)
【临床应用】1. 预防麻疹:用按树叶 50 斤,加水 350 斤,煎成 150 斤。3 个月至 1 岁,每次 1 食匙;2- 4 岁每次 2 食匙;5 岁以上,每次 3 - 4 食匙;均日服 3 次,共服 9 天。计观察 267 人(其中有接触史的儿童 160 人),经 2 个月,出疹者 16 人,占有接触史人数的 10%,占易感儿童人数 6%。在同时期另用胎盘粉糖浆观察 30 人,其中有接触史者 22 入,服药后 3 - 9 天先后出疹者共 19 人,占有接触史人数的 86%,占易感人数 63%;再用紫草根、甘草复方煎剂观察 15 人(有接触史儿童 11 人),服药后 9 天仍出疹者 10 人,占有接触史人数 91%,占易感人数 66%。因而认为桉树叶对预防麻疹似有一定效果。
2. 治疗钩虫病:取云南普洱县产的桉树叶,阴至半干。每次 1 市两,切碎加水浸没,煮 3 小时左右,过滤浓缩至 50-60ml。于饭前 1 次服下,不加泻剂。治疗钩虫病患者(7-20 岁学生)206 例,治疗前均经盐水漂浮法找到钩虫卵;服药后 15 日用同法复查 175 人,结果阴性 105 人,阴转率 60%。服药后个别病例出现头疼及腹部不适,但在次晨即行消失。
3. 治疗细菌性痢疾:应用 15% 桉叶煎剂对 70 例菌痢行保留灌肠,每天 1 次,每次 100ml。观察结果,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平均 4.7 天,腹痛、里急后重及脓血便消失平均 3 - 4 天。其中 36 例患者经粪便培养分离出弗氏痢疾杆菌,治疗后 1 天阴转者 10 例,2- 5 天者 15 例,6-10 天者 7 例,11-17 天者 4 例。又应用 50 形桉叶煎剂内服,日服 3 次,每次 40ml,10 天为一疗程;治疗 10 例急性典型菌痢,平均粪便培养转阴时间为 3.3 天。此外,用桉树叶洗净晒干研粉,每次 1g,小儿酌减,日服 4 次,治疗一般腹泻 200 余例,全部有效。如遇重症腹痛剧烈者,可配合白芍、甘草、木香等止痛。
4. 治疗肺结核:4.1. 口服法:50% 桉叶煎剂每次 20-50ml,日服 3 次,连服 3 个月为一疗程;如一般情况良好者,休息半个月,再服一疗程。小儿和妇女可用桉叶糖浆(煎剂 1000ml 中,加单糖浆 150-200ml)20-50ml,日服 3 次,连服 3 个月。如吐脓样臭痰或伴有口腔炎者,并用 10% 桉叶煎剂漱口,可以清洁口腔,解除痰液臭味。治疗浸润型肺结核 11 例,显着进步 3 例,一般进步 6 例,无变化 2 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14 例,显着进步 1 例,一般进步 6 例,无变化 4 例,恶化 3 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进展期 9 例,显着进步 1 例,一般进步 4 例,无变化 2 例,恶化 2 例。
4.2. 气管滴入法:用 1 -2% 的桉叶油,每次约 10-20ml。试治 10 例,用药后主要症状迅速减轻或消失,痰菌转阴,空洞逐渐缩小,经 1- 2 个月即趋向闭合。
4.3. 烟卷式吸入法:用一普通烟嘴(不用化学制的),放置少量棉花,将桉叶油滴在棉花上,即可吸入(不点火)。每次用药 0.5-1ml(纯桉叶油),每日吸入 3 - 4 次,每次约 10 分钟,吸入时不可使药液接触口腔,以免刺激口腔粘膜。
4.4. 雾化吸入法:每次 5ml,每日 1 次。
5. 治疗烧伤:5.1. 外用:用 50% 桉叶煎剂 (加入 20% 甘油及 1 -2% 苯甲酵) 于创面涂敷或喷雾。先按无菌操作彻底清创,随后用消毒棉球蘸浸剂均匀涂敷,或用喷雾器喷雾于全部创面上。刨面四周健康皮肤涂以 0.1% 硫柳汞酊或 75% 酒精。如采用创面暴露疗法(或部分暴露),则每 6 - 8 小时在暴露创面上敷药(或喷露)1 次,至全部创面干燥、结痂、无痂下感染及上皮化开始或自行脱痂为止。对于会阴及其周围烧伤的病人,均采用暴露法,除局部使用桉叶煎剂外,于每次大小便后均以 10% 桉叶煎剂冲洗会阴,以保持局部清洁。
5.2. 口服:凡病人无休克或无消化道功能障碍者,可口服 50% 桉叶煎剂 10-20ml,每日 3 - 4 次。对严重烧伤病人,在口服桉叶煎剂同时,应给予其他抗菌药物。对Ⅱ度烧伤、面积在 20% 以下的成人患者,如经早期彻底清创处理,则仅给予桉叶煎剂口服即可;服至创面全部上皮化为止,一般需 5 -10 曰。Ⅲ度创面则视病人全身与局部的病情发展而定。共治疗烧伤患者 20 例,烧伤面积自 10% 至 82%;烧伤深度一般为浅Ⅱ度或深 Ⅱ度,其中有 6 例为Ⅲ度烧伤。经上述治疗痊愈出院者 19 例,无 1 例发生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仅 1 例Ⅲ度烧伤面积达 82% 者死于绿脓杆菌败血症。经观察Ⅱ度创面使用桉叶煎剂后,一般在 2 - 3 日内即停止渗出,创面很快干燥,愈合时间比无感染条件下自然愈合的平均时间为快。如无严重感染,愈合后不留瘢痕。
6. 用于外科消毒、抗感染:局部外用:25% 桉叶洗剂或 10% 桉叶油乳剂,用于冲洗伤口可代替盐水及呋喃西林溶液;用于拆线消毒及伤口周围消毒可代替碘酒、酒精。用于混合感染伤口换药 130 例,能使分泌物减少、消失,并促进伤口愈合;绿脓杆菌感染伤口换药 13 例,第 1 次换药后绿色脓性分泌物即明显减少,轻者 3 - 4 次,重者连续 2 - 8 次,绿色脓性分泌物消失,培养阴性。用于无菌切口拆线 173 例,有 2 例继发感染,据分析与手术本身有关。以 20% 桉叶煎液或 20% 桉叶蒸馏液代替 75% 酒精供注射时皮肤消毒,共应用近 20 万人次,未发现 1 例皮肤感染。尚有用 15% 桉叶煎剂外用,治疗深部脓肿(8 例),各型创口感染(36 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2 例),急性蜂窝织炎(3 例),唇痈(1 例),外伤性创口(3 例),均获得一定效果。
7. 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先用 0.5% 桉叶溶液冲洗阴道,再塞以有线桉液棉拴,12 小时后自行拉出,每日 1 次,6 天为一疗程。如外阴有湿疹或瘙痒,可用桉油软膏外搽。72 例患者经 l- 3 疗程观察,治愈 69 例,无效 3 例,复发 8 例。
8.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鲜桉树叶阴干后取 1.5 两,加水 500ml,用温火煎至 250-300ml(1 日量),过滤后分 4 次服。治疗 24 例(其中急性陷窝性扁桃体炎 9 例,扁桃体周围脓肿 3 例),服药后局部炎症、主要症状及白细胞计数均于 2 - 7 天恢复正常。
【摘录】《中华本草》
文章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仅作爱好者休闲。
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